本报讯(记者 张倩怡)昨日起,伴随主角京东拉开“老刘专场”的序幕,渲染了许久的电商“红六月”进入高潮。第三方比价平台一淘网昨日发布报告显示,今年老牌价格战商家纷纷有了“新玩法”,相较于去年“广撒网”的“8·15”大战,今年各家“先涨后降”行为更集中在了毛利率较高的众多商品上。
“价格战期间,大部分商品价格确实出现平稳下滑, 但一些电商在价格战前一周就已经开始悄悄提价,不过数量减了不少。”一淘网相关负责人介绍,监测数据显示,促销期间,亚马逊先涨后降的3C数码配件商品量超过1500件,苏宁易购先涨后降的大家电商品量超过400个。
去年电商大战中,一淘网爆出“8·15”电商促销当天,京东商城在前一晚将1.22%的数码家电类商品涨价、平均涨幅超过585元,库巴涨价商品占比达1.87%等数据,而昨天一淘网相关负责人表示,今年各家占比都缩减不少,“并没有出现占比超1%的情况。”
具体品类上,京东商城这种“伪降价”行为主要集中在品牌手表、品牌包和汽车用品等品类。而亚马逊价格先涨后降排名前三的品类是汽车用品、厨具和3C数码电器。苏宁易购则集中在大家电、女鞋和母婴等品类。国美在线先涨后降的商品主要集中在尿片、洗护、奶粉、零食、孕妇产品等品类。
而这也引起了电商们的回应。苏宁易购、京东再给记者的回应中都表示,平台并不存在“先涨后降”现象。“既当裁判员、又当运动员,这是啥算法?”苏宁易购的官方微博发出了这样的声音,直指阿里系出身的一淘网。
针对各家对数据的质疑,一淘网发布声明称,网站共收录5000家购物网站、超过10亿的购物数据,其中价格、缺货等信息每小时更新一次,活动商品每15分钟更新一次,比对历史价格曲线,为用户提供真实、全面的购物决策依据等所有数据的历史信息加以保存。
“道理并不难理解。母婴、手表等百货类产品现在是电商领域中为数不多的利润高点。”电商观察人士刘步尘告诉记者,母婴产品的客户黏性高、容易形成固定的消费群体,而毛利率也可以动辄达到50%以上,“各家对这部分产品自然抓得紧,不会轻易让价。”
资深电商经理人徐得红告诉记者,多数电商都获多或少曾出现过“伪低价”。诸如当当、京东、卓越等第一代电商在产品品牌、品类、质量等方面的区别度较小,消费者往往以价格作为其最终选择电商的依据,因此在粗放式的竞争环境下,各大电商只能以价格入手来抢占市场份额。
“伪低价范围的缩小,是个好现象。大家开始重视到电商平台的品牌价值和服务价值,但距离发展到健康的竞争模式,显然还需要时间。”